close

手厥陰心包經

手厥陰心包經.jpg

手厥陰心包經是一條經脈,十二正經之一,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里。本經起於天池,止於中衝,左右各9個腧穴。

手厥陰心包經:從胸中開始,淺出屬於心包,通過膈肌,經歷胸部、上腹和下腹,絡于三焦。

它的支幹脈:沿胸內出脅部,當腋下三寸處(天池)向上到腋下,沿上臂內側(天泉),于手太陰、手少陰之間,進入肘中(曲澤),下向前臂,走兩筋(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)(郄門、間使、內關、大陵),進入掌中(勞宮),沿中指橈側出于末端(中衝)。

它的支脈:從掌中分出,沿無名指出于末端,接手少陽三焦經。

本經有了異常變動就表現為下列病症:心中熱,前臂和肘彎掣強拘急,腋窩部腫脹,甚至胸中滿悶,心跳不寧,面赤、眼睛昏黃,喜笑下止。

本經所屬腧穴能主治有關「脈」(心主血脈)方面所發生的病症:心胸煩悶,心痛,掌心發熱。

本經主要治療心、胸、胃、神志病証。如心痛、心悸、胃痛、嘔吐、胸痛、癫狂、昏迷及經脉循行部位的病變。

 

天池穴(1)

天池穴.jpg

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手厥陰、足少陽之會」;《針灸聚英》作:「手足厥陰、少陽之會」。《靈樞‧衛氣》:「手心主…標在腋下三寸也」。一說為心包募穴。天,指上部;池,水池。穴居前胸乳旁,故名。本穴可以重塑胸部、改善乳房的鬆馳、外擴現象。

穴位:胸部乳頭外側1寸,前正中線旁開5寸,當第4肋間隙凹陷處。

功能:寬胸、消脹。

主治:胸滿脅痛、咳嗽氣急、胸中有聲、喉中鳴、頭痛、熱病汗不出、瘰癧、腋下腫痛、四肢不舉、臂痛、目不明。

 

天泉穴(2)

天泉穴.jpg

天,指上部;泉,水涌出處。穴居上臂,上接天池,脈氣下行淺出如泉。

穴位:上臂內側,腋前紋頭下2寸,肱二頭肌的長頭與短頭之間凹陷處。

功能:寧心、寬胸。

主治:心痛、心悸、胸脅滿痛、咳逆、昏暈、石水、肩背痛、臂痛、足不收痛不可行、目不明。心絞痛,上臂癱瘓。

 

曲澤穴(3)

曲澤穴.png

合穴。“曲澤穴”。“曲”,隐秘也。“澤”,沼澤也。曲澤名意指心包經氣血在此匯合。本穴為心包經之穴,所處為南方之地,雖然心包經上、下二部經脉的經氣在此匯合並散熱冷降,表現出水的潤下特証,但天泉穴下傳本穴的經水仍大量氣化水濕,本穴如同熱帶沼澤一般生發氣血,故名“曲澤穴”。

穴位:體肘横纹中,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缘。

功能:清心平燥,舒筋活血。

主治:中暑、胃痛、嘔吐、心悸、心痛、熱病煩躁、臂痛、急性胃腸炎、中暑。

 

郄門穴(4)

郄門穴.jpg

郄,孔隙也。門,出入的門户也。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内經脉。本穴物質為曲澤穴傳來的温熱經水,行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經的體内經脉,故名。

穴位:人體前臂掌側,當曲則穴與大陵穴的連線上,腕横纹上5寸。

功能:清熱止血、寧心止痛。

主治:心痛、心悸、嘔血、胸胁痛、前臂痛、腋腫、癫癇。

 

間使穴(5)

間使穴.jpg

經(金)穴。間,間隙;使,使道。《素問‧靈蘭秘典論》: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,使道閉塞而不通,形乃大傷。」王冰註:「使道,謂神氣行使之道也。」穴居前臂掌側兩筋之間,屬手厥陰心包經與心相關,故名。

穴位:前臂掌側,腕橫紋上3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,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。

功能:寧心、安神、寬胸、治瘧。

主治:心痛、心悸、胸痹、煩躁、癲狂、嘔吐、咽中如梗、失音不語、瘧疾、月經不調血結成塊、熱病煩心、面赤目黃、腋腫、臂痛屈伸不利、肘內廉痛、肘攣、掌中熱。風濕性心臟病、心絞痛、心肌梗死、心肌炎、精神分裂症、單純性甲狀腺腫、乳癖。

 

內關穴(6)

內關穴.jpg

絡穴;八脈交會穴之一,通於陰維脈。《靈樞‧衛氣》:「手心主之本,在掌後兩筋之間二寸中」。穴居前臂掌側面,與前臂背側面的外關相對,故稱「內」;穴通心包而絡于少陽,故稱「關」。

穴位:前臂掌側,腕橫紋上2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,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。

功能:寧心、安神、和胃、寬胸、降逆、止嘔。

主治:胸痛、胸悶、心痛、胃痛、噁心嘔吐、食難下膈、心悸、虛煩、癲狂、善驚恐、心悲、健忘、失智、瘧疾、腸鳴泄瀉、脫肛、脇肋痛、自汗、腹痛、胸滿痞脹、脾胃不和、目昏、目赤黃、腋腫、肘臂攣痛。冠心病、心肌炎、心絞痛、心肌梗死、心律失常(主要是激動起源失常)、高血壓、休克、頭痛、腦動脈硬化、中風、風濕性心臟病、心力衰竭、心跳驟停、無脈症:神經衰弱、癔病、郁證、胃腸炎、妊娠惡阻、肋間神經痛、正中神經損傷、失眠、暈車、暈船、暈機、醉酒。

 

大陵穴(7)

大陵穴.jpeg

輸(土)穴;原穴。陵,高處。穴近腕骨(月骨)隆起處,故名。

穴位:腕掌橫紋中點,當掌長肌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凹陷處。

功能:清心、寧神。

主治:心痛、心悸、心煩、胸中熱、胃痛、嘔吐、吐血、癲狂、癎症、喉痹、耳鳴、瘧疾、舌本痛、善笑不休、目赤黃、喘逆、身熱如火、頭痛如破、短氣胸痛、手攣不伸、瘡腫搔痒、指麻。心肌炎、胃炎、失眠、肋間神經痛、腕管綜合征。

 

勞宮穴(8)

勞宮穴.png

“勞宫穴”。“勞”,勞作也“宫”,宫殿也,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。本穴物質為中衝穴傳來的高溫乾燥之氣,行至本穴後,此高溫之氣傳熱於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濕亦随之氣化,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濕,如人之勞作付出一般,故名。

穴位:位於掌區,橫平第三掌指關節近端,第二、三掌骨之間偏於第三掌骨。握拳屈指時,當中指尖盡處是穴。

功能:清心泄熱,開竅醒神,消腫止癢。清心安神、除濕和胃、涼血熄風。

主治:口瘡、口臭、掌心熱;神志病、癲狂癇證。胸脅滿痛、不可轉側、大小便血、吐衄嘔逆、口臭、爛齦、悲笑、黃疸、熱病。心痛,心悸,胸脅支滿,癲,狂,癇證,煩渴,飲食不下,嘔噦,吐血,大便下血,中暑,口腔炎,小兒齦爛,溺赤及黃疸,掌中熱,手掌多汗癥,鵝掌風,嘔吐,癲狂癇,口瘡,中風昏迷,癲狂,善怒,喜笑不休,臟躁,胃脘病,氣逆,黃疸,少腹積聚,尿血,痔瘡,手顫,熱病汗不出,嗌痛,勞倦,昏迷,暈厥,癇癥,口舌生瘡,鵝掌瘋,心絞痛,精神病,高血壓,手指麻木,腦血管意外,癔病,小兒驚厥,吞咽困難,食欲不振,齒齦炎,手癬。

 

中衝穴(9)

中衝穴.png

井(木)穴。衝,衝要,重要通道。穴居中指之端,為手厥陰心包經井穴,與手少陰心經井穴少衝(小指端)對舉。

穴位: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,距指甲游離緣約1分許。

功能:清熱、開竅、利喉舌。

主治:昏厥、熱病、心煩悶、心痛、中風昏迷、舌強腫痛、中暑、小兒夜啼、咽喉腫痛、頭痛如破、身熱如火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手厥陰心包經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des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